什么是胶质瘤?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脑肿瘤,多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年发病率为3~8人/10万人口。根据细胞来源不同,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性胶质细胞瘤等。
为什么会发生胶质瘤?
与大多数原发性脑肿瘤一样,胶质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是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胶质瘤的风险。如:年龄增加、辐射暴露、遗传性因素等。
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和其发生部位往往有着密切关系。
1.90%以上的脑肿瘤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症状(视物模糊)。
2.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发作:以额、顶、颞叶的脑肿瘤常见;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身体僵硬,双臂或双腿抽动、昏倒或全身肌肉失去控制;
3.意识障碍:如记忆能力下降、定向力缺失、嗜睡等。
4.运动功能障碍:一个或多个肢体的无力、瘫痪、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等。
5.感觉障碍:感觉麻木、感觉异常等表现。
6.局灶神经的功能障碍:如视神经胶质瘤可以导致患者视觉的丧失;脊髓胶质瘤可以使患者产生肢体的疼痛、麻木以及肌力弱等症状;中央区胶质瘤可以引起患者运动与感觉的障碍;语言区胶质瘤可以引起患者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困难。
7.小脑症状:如行走不稳,坐立不能,共济失调及轮替运动障碍等。
胶质瘤应该做什么检查?
1.头颅CT:可以初步判定是否有颅内占位,对判断肿瘤出血及钙化有优势。
2.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脑肿瘤的最佳检查方式。
3.其他: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功能磁共振波谱(fMRI)等检查,可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细节特征,从而进行鉴别诊断。
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
胶质瘤的治疗强调以手术为主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即在尽可能保全重要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手术切除肿瘤。
目前,胶质瘤患者规范治疗方案是:
1.低级别胶质瘤: 近代神经外科大量的研究显示,全切肿瘤是首选方案,其次是根据切除程度、肿瘤分子病理特征来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高级别胶质瘤:目前高级别胶质瘤的规范治疗方案是手术+辅助治疗(放疗、化疗、电场治疗(TTF)、靶向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方案需经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估而制定,由医生和患者及家属根据想要达到的目标共同确定,且会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而调整。
胶质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1. 术前护理
(1)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米饭、肉类、各种蔬菜和水果。
(2) 适当活动,建议全程有家属陪同。
(3) 配合术前检查:抽血化验,大小便化验,胸片,CT、MRI等。
(4) 配合术前用药、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要点
(1)体位:术后卧床休息时可抬高床头15~ 30°,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2)饮食:推荐从流质(白粥、肉粥、牛奶、豆浆等)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面条、软饭、馄饨、蛋羹、牛奶羹),再到普食(一般加工的米饭、肉、蔬菜),吃东西的原则也是均衡主食、肉、蛋类、青菜和水果,不推荐偏食和忌口太多。
(3)癫痫:胶质瘤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如癫痫发作时应立即使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患者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患者周围危险物品,保障安全;发作时不要用力按压患者的肢体,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有癫痫史患者不宜单独行动(如厕、开车等),术后需按医嘱坚持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
(4)肢体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日常生活(洗脸、刷牙、身体清洁等),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按时翻身拍背(每2h一次),预防压疮,预防肺炎。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和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最大程度的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运动应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避免损伤。
(5)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体验最多的可能是恐惧、焦虑、悲伤等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也会随着治疗过程的推进而改变,重要的是家属的理解、接纳和支持。包括了解患者出现的负性情绪是他对疾病的正常的应对方式,帮助患者疏泄情绪,从而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理性的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挑战。
3.出院指导
(1)伤口护理:一般情况下,出院时伤口应该是无“红肿热痛”这几种症状的,如果在家出现任何一种,应及时去医院复查伤口情况。需要拆线的伤口,一般拆线7天后可以正常洗头,不需要拆线的伤口,一般术后14天左右可以正常洗头。不要人为地去除伤口痂皮。
(2)饮食护理:鼓励均衡饮食,进食各种新鲜的健康方式加工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以患者自身耐受性为主,如果吃了也无不适(便秘、上火、腹泻等),也无需完全忌口。一些传统的“垃圾食品”如汽水、雪糕、炸鸡等,也可以作为口味调节的食物偶尔吃一下。
(3)用药护理:德巴金、开浦兰等抗癫痫的药物请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建议定闹钟),不可突然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术前发生过癫痫的患者一般需持续服药1年左右,术前术后都未发生过癫痫的患者,一般持续服药3个月即可,特殊情况需遵医嘱;其他带药按时按量服用,吃完即止。
(4)居家康复:
适当休息1-3个月后可恢复一般体力劳动。
坚持体能锻炼,劳逸结合。
肢体活动障碍者,应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5)按时复查:如出现头痛、呕吐,肢体偏瘫等应及时在就近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