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电场治疗——以新措施应对棘手的脑胶质瘤
原创文章
1.9W阅读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成因是在先天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大脑细胞发生癌变,从而引起病变。其中,高级别脑胶质瘤有着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令人闻之畏惧。那么脑胶质瘤有哪些早期症状?近年来医学界又有哪些治疗的新思路?

近日,人民日报旗下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到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冯华教授以及神经外科主任胡荣教授,为广大网友科普脑胶质瘤的相关科普知识。

辨清首发症状,警惕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肿瘤?“我们的脑组织分为神经元和胶质组织,绝大多数的组织以胶质细胞为主,起着支撑和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在胶质细胞中产生的肿瘤就是胶质细胞瘤。”冯华教授介绍,胶质细胞瘤具有发生率、死亡率、残疾率高的特点,后期症状甚至可能产生偏瘫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上称其为颅脑中最棘手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

胡荣教授表示胶质瘤的首发症状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以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另外一类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胶质瘤的在大脑中的功能位置。它们有些会对运动、感觉甚至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影响;而长在情绪精神相关脑区的肿瘤,可能导致精神方面的异常。“这时病人往往误以为需要去精神科室就诊,事实上脑胶质瘤也是需要排查的重要可能。”胡荣教授说。

关于脑胶质瘤是否容易被误诊,胡荣教授介绍:“胶质瘤的诊断比较成熟。首先从临床症状学上可以观察首发症状以确定基本区域,另外可以进一步利用现代先进的影像学如核磁共振、CT检查等手段,提供非常准确的诊断依据。但最终的诊断应当以肿瘤手术后的病理学判断为准。”

手术操作高精准,术中核磁作导航

手术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脑部手术操作的难度很大。冯华教授介绍:“既要切除肿瘤,还要最大限度地让病人的神经功能得到保障安全。因此相比其他部位的手术,脑胶质瘤手术要求操作具备极高的精准度,需要医生丰富的经验作为保障。”近年来,先进的医疗技术使胶质瘤手术取得了重要进展。西南医院引进的西南地区的首台术中核磁共振设备,便能够辅助医生,在影像学的指导下,最大程度切除胶质瘤的同时保留患者脑功能。

胡荣教授指出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手术后的综合治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病理诊断的类型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例如低级别的胶质瘤进行术后化疗即可,而高级别的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就需要放、化疗的同步治疗,以及后续肿瘤电场治疗、免疫治疗的配合进行。

那是因为恶性脑胶质瘤有着不同于其他恶性肿瘤的特点。目前所有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基本以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来进行,但脑胶质瘤并不如其他肿瘤一样对放、化疗敏感。胡荣教授表示,“目前恶性脑胶质瘤的五年生存率较低,即使利用同步放化疗等新技术,较之前也仅仅增加了患者3到6个月的平均生存期。”对于新疗法的到来仍迫在眉睫。

肿瘤电场治疗对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具有针对性 

“颅骨和大脑是类球形的特殊结构,脑胶质瘤与其他部位的肿瘤不同,由于血脑屏障的原因很少向颅外转移。因此作为局部肿瘤,肿瘤电场治疗对脑胶质瘤的疗效有较强的保障性和针对性。”冯华教授介绍,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针对初发、复发的恶性胶质瘤都具有疗效。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交变电场干预肿瘤细胞中的微管蛋白,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生长。目前有足够的医学证据证明肿瘤电场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但肿瘤电场治疗由于耗材价格原因,令很多病人难以触及。冯华教授呼吁国家医保部门在医保的报销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让更多的病人能够体验到肿瘤电场治疗等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新治疗方法。

谈到科室未来的发展,胡荣教授说:“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提升疗效,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把目前我们拥有的术中磁共振、术中DSA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奉献给所有的患者,让他们尽早重返社会。”

 

 

 

来源:人民好医生
2023年03月30日 08:00
责编:李轶群